“即植即走”“植发失败全额退款”……你是否曾被这样的植发广告刷屏?近年来,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,植发经济持续火热,毛发健康产业规模迈向千亿元级的同时,也带动了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发展壮大。
然而,庞大的市场背后出现不少乱象,有的植发机构打着专业的旗号,承诺95%的“毛囊存活率”,而治疗效果却远远不尽如人意;有的甚至引导消费者贷款植发,导致其陷入高额贷款陷阱。效果差、维权难等问题成为消费痛点。为何价格动辄过万元的植发手术效果却大打折扣?如何保护植发消费者的权益?
行业标准缺失,手术质量参差不齐。植发属于微创手术,一般是团队操作,取得主诊资格的医师需具备手术资质,术中取毛囊的环节对医生的技术水平、经验等有较高要求,若操作不当,可能造成毛囊永久损伤。一些商家钻了植发行业缺乏硬性规定、对手术操作程序等无约束的空子,在手术过程中让护士甚至实习生代为操作,严重增加了手术风险和安全隐患。
医疗鉴定难度大,存在虚假宣传。从法律程序来看,绝大部分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都依赖医疗鉴定结果,而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“毛囊存活率”这类术语,为其推诿扯皮、逃脱责任留了后路。一方面,毛囊存活率到底是指毛囊单位还是植发单位,并没有明确定义;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机构或专家能做相关鉴定,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条件下,仅凭手术前后效果对比难以对植发机构追责。
为促进植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,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,市场监管部门应提高植发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,确保机构具备必要的资质和技术实力;加大对夸大虚假宣传、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,严厉打击违规机构,维护市场秩序。同时,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有关规定、出台配套规范,设立明确、统一的行业标准。
消费者需擦亮双眼,选择资质齐全、信誉良好的机构进行咨询和手术真实股票杠杆配资,签订手术合同前应仔细阅读条款,避免隐含条款、模糊条款等带来的风险和纠纷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李一凡)